淮北大鼓
作者: 来源: 濉溪 发表于:2011-04-22 07:14:06 点击:

淮北大鼓

  淮北大鼓诞生于淮北市濉溪县。淮北大鼓自明末清初已具雏形。始于手鼓伴奏,以半说半唱的顺口溜的形式演唱。清代中期艺人们改革手鼓为简单支架固定鼓位固定场地的演唱。清初大鼓艺人逐渐增多。解放后发展到鼎盛期。改革开放后,淮北大鼓这一演唱形式渐趋式微。

 

  淮北大鼓的演唱特点多为一人演唱。演员一手击鼓,一手打板,亦说亦唱。唱腔有慢板、快板、花板等数种形式。演唱书目时多用“活口”。演员需要熟记一些常用唱段,俗称“片子”、“赞赋”。以灵活运用于描摹各种场景、场面、人物形象以及各种生活、心理、打斗情景等。

 

  淮北大鼓的器具主要有大鼓、鼓架和板。鼓以檀木或枣木扣成圆形,上下蒙牛皮,边缘用大头钉固定,四周加铁环以敲击时产生谐音。鼓棒用柘树条或石榴树条,前端加工成弯头状,敲击时不至损坏鼓皮。鼓架用六根竹条支成三角形支架。上用细麻绳攀系以固定大鼓。板有钢板和手扳两种,钢板形似半月牙状,钢或铜制成,也叫“月牙板”、“梨花片”,手板为三页板,用红木或檀木制成,长约30厘米,宽5至7厘米,每页厚0.2—0.5厘米之间,用丝线固定,下面两块固定在一起,手握上面一页敲击发声。

 

  淮北大鼓以唱为主,说为辅,唱腔高亢婉转,地方特色浓郁,多采用地方小调或吸收其他地方戏曲剧种曲调,语言诙谐幽默,深受淮北地区广大群众的喜爱。

TAGS:
上一篇:返回列表
下一篇:濉溪纺织画
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